跨越·交融·传承·创新——多学科视域下的冬奥
冬奥盛会已落下帷幕,冬奥精神将永远燃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校风、学风建设,加深我校研究生对不同专业领域的了解,培育研究生跨学科的创新思维,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由西南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国家治理学院四院研究生会联合承办的“跨越·交融·传承·创新——多学科视域下的冬奥”含弘学子讲堂将于年5月8日举行,讲堂致力于通过不同专业对冬奥会的解读以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在冬奥会的余韵中体会学术碰撞的趣味性,感受民族复兴的家国情。
分享人及分享内容介绍
1
石云瑞
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
分享主题:雪花下的中国美,冬奥下的中国声
分享内容:石云瑞同学将讲述北京冬奥会展现的中国元素,从奥运吉祥物再到场馆设计,感悟中国文化之美,用“中国风”托起“奥运范”。以历史的视角探究冬奥下的中国文化资源,述说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历程,领悟祖国历史发展进程,聆听历史回响,发出铿锵有力的中国声音,体现“冬奥梦”和“中国梦”的精彩交织。
2
沈朝晨
化学化工学院级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分享主题:化学学科下的冬奥——节能减排
分享内容:沈朝晨同学将从节能减排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三类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和材料。
1、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冰:目前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使得碳排放趋近于零,有助于打造出最快、最环保的冰面。
2、人造雪天堂:造雪机可以根据运动员的需要产生不同类型的雪,这一点天然雪无法达到。不仅可以保证安全,还可以确保所有参赛者的条件统一。
3、石墨烯材料:中国航发为本届冬奥会研发的石墨烯发热材料,可以快速升温,帮助工作人员抵御寒冷。
3
鲁鹏
国家治理学院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
分享主题:冬奥对人身心关怀何以可能?——生命哲学视域下的冬奥会
分享内容:体育活动是人以自身为对象来进行改造的一种实践活动,体育对人的创造绝不可以单纯地归结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活动。一般而言,体育锻炼不关心人的心灵,而哲学却不够关心人的身体。但中国冬奥会却把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整合在一起,它是对生命的礼赞,是积极人生态度的彰显,是顽强生命意志的绽放。这是中国冬奥会的优势,也是中国冬奥会的力量。中国冬奥会以何种模态构成对人生命的关怀?鲁鹏同学试图对上述问题有所回应。
4
苏佳
教师教育学院级学科教育学专业研究生
分享主题:冬奥会——科技与文化的并蒂花
分享内容:苏佳同学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科技与文化的互相交融作出分享。
1、通过回顾中国历史到双奥之城,引出科技强国,并用冬奥会中的高科技证明。
2、从开幕式中的中国元素、运动员的风度赞扬中国的文化自信。
3、从运动员的奋斗中体会中华民族勤劳进取、乐观向上的传统精神和民族品性以及中国青春力量。
4、列举冬奥中的跨国暖心故事,由小到大折射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理念。
来源: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研究生会、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会、国家治理学院研究生会、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会
供图:石云瑞、沈朝晨、鲁鹏、苏佳
供稿:张潇丹
排版:赵星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