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佛手 > 千佛手介绍 > 正文 > 正文

岚溪诗钞言心志恤典牌坊昭忠魂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5/15 19:45:30
佰沐康白斑抑菌液 http://www.leirenbang.com/zx/2022/1112/237590.html

王如玉,字璞园,又字岚溪,号汾左,静升王氏第十七世。生于雍正十年(公元年),贡生,以道员注籍,官拜贵州贵西兵备道兼提刑按察司事,乾隆三十八年(公元年),在平定大小金川战役中战死,享年41岁。这里要说的是他先后两次受到乾隆皇帝表彰:第一次追赠太仆寺卿,准入祀昭忠祠;第二次敕建“恤典坊”;后又得到嘉庆皇帝敕建“太仆坊”。

据《王氏族谱》记载,王如玉自幼便喜求学,“日事吟哦”“穷根溯源”,20岁时,在兄长王如玑的资助下,北上京师向贤士大夫求取学问,随后又南下齐鲁,得识曾从师于书画名家爱新觉罗·允禧(康熙帝第二十一子)和郑板桥学习书画,结识了自号“紫琼弟子”的济南名士朱文震。后来,王如玉再到江南,在朱文震的推荐下,得识扬州八怪等江南俊秀,遂交游于社会名流、文人雅士之间。

在与王如玉交好的诸多文朋诗友中,有康熙己卯年刑部右侍郎李辉祖之子,内阁大臣索额图的女婿李眉山;有以诗赋名,被沈德潜称为“京口三诗人”之一的江苏镇江丹徒人鲍皋(字步江);有著有《荔亭诗钞》的祝应瑞(字荔亭);有精书法,善作诗,著有《澥陆诗钞》的顾于观(号澥陆)。特别是郑板桥,与王如玉最为相知。当年板桥先生画兰竹图赠予他时,王如玉曾赋诗《郑板桥画兰竹歌》酬答。在这首诗中,王如玉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板桥先生“……兴到嵯牙出肺肝,淋漓一扫千毫秃。只知入骨爱瑰奇,岂有闲情媚粱肉”的豪放性格与高尚品格的赞美,以及“重君为人宝君画,如入深山得奇璞”的崇敬之情。

《尧典》说,“诗言志”,意思是说:诗是用来表达诗人的志向的。王如玉的诗,恰恰处处表达着自己的人生志趣。在朱文震为《岚溪诗钞》所作的《序》中,作者称赞他“气醇风古,笼罩一切。”说他写的诗“不为古缚,不为今诱”。

王如玉十分喜欢松、竹、梅、兰、菊坚贞不屈,刚正不阿,淡雅清高和坚贞不屈的品质,所以在他的诗集《岚溪诗钞》收录的数百首诗词中,我们看到有很多通过描写“松竹梅兰菊”,表达自己志趣的诗作。

比如在《仲春梅始放赠作梅大哥》一诗中,他盛赞梅花“一种幽香好护持,水边竹外更多姿。清标那许尘埃入,傲骨宁容霜雪欺。花占上春应放早,寒生二月故开迟。不须惆怅东风晚,调鼎和羮正及时。”

而在《老松古梅》中,王如玉则不仅表达了对老松“孤根托涧底,高志卓不群”和古梅“吟落满幽谷,寒香流絪缊”的赞美,而且以“与之矢同调,岁寒吾与君”的诗句,表达了自己矢志保持与松梅同样的格调,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坚定意志。

在《对菊》一诗中,王如玉这样描写了菊花外在和内在的美:“淡白娇红间冶黄,顿新眼界照秋光。催将寒雨还添色,受尽金风不改香。静倚小窗留晚节,羞同凡卉鬪(dou)奇芳。陶公爱嗅东篱下,闲泛清尊自在尝。”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在逆境和不得志的情况下,“催将寒雨还添色,受尽金风不改香。静倚小窗留晚节,羞同凡卉鬪奇芳”的坚强性格和“不以私自累,不以利烦虑,择天下之至道,行天下之正路”的高尚节操。

王如玉一生性格豪放,他的诗作中,无处不表现出乐观向上的性格,读过他的诗的人,都感觉他过得很潇洒。其实,他只有四十一岁的短短一生充满了坎坷。

早在而立之年,王如玉就由贡生以道员注籍,官拜贵州贵西兵备道兼提刑按察司。这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科举时代,可谓是仕途上的佼佼者了。入仕虽然较早,但王如玉为官却十分沉稳。他担任提刑按察司,每遇案件,都要“再三详审”,为此,“民以不冤”“境内大治”,他自己也成为云贵总督刘藻十分倚重的官员。然而世事多变,命运无常,清乾隆三十一年(公元年),朝廷以刘藻督理云贵“措置乖方”,予以革职,以杨应琚代之。之后,刘藻自杀身亡。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总督上任后,对旧总督倚重的王如玉心怀芥蒂,十分排斥,王如玉的工作时时受到来自新总督的掣肘,很不得志,遂以亲老归养为由,辞官返归故里,在老母荣氏夫人膝前尽孝去了。

就这样,王如玉解组归乡,一去就是近五年,直到乾隆三十六年(公元年),朝廷派温福入川督师,平定大小金川叛乱,王如玉才得额驸忠勇公福隆安的奏荐,奉旨以四品衔,随从定边将军大学士温福入川平叛,分理粮务。

说到平定大小金川战役,我们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这方面的历史知识。

且说在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位于四川西北部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统一了大小金川地区。接着,他又派兵攻打明正土司(今康定)。乾隆十二年(公元年),看到莎罗奔的野心膨胀,且势力一天盛似一天,始终认为“边疆一日不靖,内地一日不安”的乾隆皇帝,为了维护西南边疆的稳定,派遣张广泗和庆复前往征讨,结果张广泗却连吃败仗。接到接连失败的消息,乾隆接着又派讷亲前去支援,结果还是被莎罗奔打得大败。清军久战无功,使乾隆皇帝十分恼火,于是,他下令处死了张广泗。紧接着,又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前往讨伐。因为莎罗奔之前曾在岳钟琪手下效过力,而且到任后的岳钟琪几次与莎罗奔交战都打了胜仗,莎罗奔看到取胜无望,遂于乾隆十四年(公元年)向清军投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十多年后的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吃紧。乾隆三十一年(公元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九家土司会攻大金川,不料,原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儿子,时任小金川土司的僧格桑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乾隆三十八年(公元年),温福战死后,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经多次血战,终于在乾隆四十一年(公元年)初取胜。第二次金川之役结束。

话说就在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年)的一天,王如玉接到朝廷谕旨,要他速速赴京领命,得知自己受额驸忠勇公福隆安的奏荐,奉旨以四品衔随从定边将军大学士温福发四川军前分理粮务的消息后,王如玉内心十分激动,他遵旨立即起身,驱马火速赶往京城,在赴京途中,当他路过并亲往拜祭过漆郎山豫让祠后,有感而发,在马上酝酿了一首表达自己报答福隆知遇提携之恩的诗作《豫让祠》:在这首诗中,王如玉这样写道:“征途迢递动离思,税驾来寻豫让祠,岭上寒鸦声惨切,桥边野水绿参差。深恩既异常人遇,死报因酬国士知。英烈已传千古节,人间愧杀负心儿。”表达了自己将不辱使命,“死报因酬国士知”的心情。

进京之后,王如玉与温福等人一道,受到乾隆皇帝的亲自召见,乾隆爷还在内廷赐佛手柑给他们品尝,这令王如玉内心更加激动,为此,他挥毫写下《分得内廷佛手柑之赐恭记二律》,表达了自己对乾隆帝浩荡皇恩的感激之情。不日,王如玉随军奔赴前线,在行军路上,王如玉写下了表达他誓死报国心境的《骏马行》。

诗中这样写道:“大宛之马凌风翔,倚云拔地望八荒。双蹄蹀躞(diexie)夸腾骧,两耳削竹峻且长。偶然伏枥庸何伤?百尺台空驽蹇藏。时兮未遇甘秕糠,忽然上皂服两襄。朱缨锦鞯何辉煌,唧勒错落金玉相。顾视清高心激昂,圉官翦拂清溪旁。银鬃三花照地光,后尘谁识骊与黄?呜呼!古来神骏原何常,千古隻眼唯孙阳。”从这首诗中,我们不难读出王如玉从“时兮未遇甘秕糠”到“忽然上皂服两襄”引发的内心的激动,以及绝不辜负忠勇公福隆安这位“伯乐”的奏荐和朝廷的期望,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王如玉没有说空话,在后来两年的平叛战役中,王如玉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平叛将士在前线作战,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然而,到了乾隆三十八年(公元年)六月初,主帅温福决定攻打昔岭,为此,他将军队驻扎在大金川东境之木果木。他还筑碉卡以千计,将两万余士兵分散到各碉卡中驻扎。对于主帅分散兵力的做法,王如玉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将士兵分散屯驻,对作战十分不利,为此,他“屡有建白”,同时,王如玉还特别向温福提出要保护粮道无阻的建议,然而,对于王如玉的多次劝谏,温福始终固执己见,全然不听,建议一直“未见用”。无奈的王如玉只得“日磨佩剑,使极利”。后来,战事的发展果然不出王如玉所料,六月十二日,叛军出兵切断清军粮道,并突袭了木果木大营和各碉卡,由于清军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最终大军溃退,温福战死。

看到清军一败涂地,身边有人以王如玉的职责是分理粮务,不是一线战斗人员为由,劝他逃走,王如玉表示,自己虽然不是前线的将士,但清军一旦被叛军打败,军粮就保不住,所以,他必须与前线将士一道共同作战,保证人在军粮在,万不会临阵脱逃。说罢,王如玉“脱下指间的玉鞢,交付给仆人彭山说:‘汝死此间无益,宜速去,持此归,以葬。’即抽所佩剑跃马击杀七八人”。最后,中铳标“殁于阵”。同时,王如玉的挚友——成都人岳廷栻,威远将军少保岳钟琪也紧步其后,相从军次,均战死沙场。

金川战事结束后,王如玉阵亡之事被上报到朝廷,乾隆皇帝降旨,追赠王如玉太仆寺卿,准入祀昭忠祠,并赐祭葬恩赏恤银两,葬银两,荫其一子荣棨以知县用,世袭恩骑尉。乾隆三十九年(公元年),乾隆爷第二次降旨,准为王如玉建“恤典坊”于静升村北鸣凤塬王氏祖茔。而王如玉因尸骨无存,其墓室内所葬,仅有其仆从彭山带回的“玉鞢及衣冠数事而已”。

到了清嘉庆九年(公元年),嘉庆帝追忆王如玉金川阵亡之事,再次降旨给恩骑尉世袭罔替,并敕建“太仆坊”于静升古镇西街王氏宗祠门南。

清道光十三年(公元年),王如玉的长孙王椿源搜集整理了祖父生前的诗作,并于次年刊印成册。

以上王如玉的事迹,见于《山西通志》《平阳府志》《灵石县志》及《王氏族谱》,而由王椿源编辑刻印的《岚溪诗钞》藏本,现在山西省图书馆中尚有珍藏。

杨迎光

古镇大院诗选

绿门院

郭晋芬

烫酒的瓷壶还在

如果可以,我会选在三甲东巷

——

檐下红红的灯笼多像小火炉

这儿连名字都像谁新酿的酒

你看这院内,四合的不止暮色

还有满床笏,四爱图

想起我们上一次相见

是在乾隆年间

你穿过红门

掸掉身上的雪

王家大院的门槛

韩焕如

很高。大小院落个

院内套院,门内有门

想进去,我必须使劲儿抬高脚面

我来时好奇,出门感叹——

小姐足不必出院,只须登上这瞻月亭

就能揽月、摘星

真是浪费了那些外面的世界

辽阔的江山

幸亏我没有出生在古代

幸亏我没有机会

被这精致的鸟笼锁住

活蹦乱跳的脚步

可以走天下,也难免走麦城

月亮走我也走

直走到东方发白,地平线打开

看到无中生出有

有,化作云烟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fushoua.com/qfsjs/10466.html

Copyright © 2012-2020 千佛手版权所有

`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