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丨作者丨陈文源郭镇鑫
非遗风筝潮汕本地的歌谣常说,“九月九,风禽线断满地走”。
转眼重阳将至,秋风透着习习凉意,拂过脸颊,路上偶遇几个孩童拿着风筝正准备趁着西风未走,来一场放风筝之旅。令我想起小时候堂哥带我出去放风筝的场景,那时的生活简单,就算实在没有风筝,自己制作简易风筝也能开开心心地玩上一整天。孩子们用竹作骨,糊以薄纸,制为物型,种类颇多。几个小孩拿着自制的风筝在空旷的地方系上坚韧的绳索,放于空中,任风筝在空中飞翔,怡然自得,好不惬意……
风筝批发市场
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关于重阳节俗的起源,流传最广的有“辟邪消灾说”和“养老祈寿说”两种观点。
“辟邪消灾说”多以费长房故事作为重阳节的起源。
据《荆楚岁时记》引《续齐谐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桓景为了躲避灾祸,嘱咐家人缝制香囊,将茱萸绑在手上,登高饮酒,才有了后来人们在九月初九通过登高,插茱萸等方式来祈求辟邪消灾。
“养老祈寿说”认为“辟邪消灾”是重阳节到了魏晋时期内涵扩展的表现,其最早的内涵是养老祈寿,这种古老的文化因子滥觞于先秦时期盛行的养老节和秋尝之祭。
南朝萧梁的宗懔所撰《荆楚岁时记》载:“九月九日,四民并藉野宴饮。”对此,隋杜公瞻在其注中言及:“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汉至宋未改。今北人亦重此节,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近代皆设宴于台榭。”
相传自魏晋时期人们已经有了求寿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举行宴会,饮酒驱邪,祈求安康,长寿和寿宴也成为了重阳节的重要内容。
此外,赏菊也是古人重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东京梦华录》里是这样记载的:
九月九日重阳节,京城里的人观赏的菊花有多种:其中黄白色而花蕊像莲房似的,叫“万龄菊”,粉红色的叫“桃花菊”,白色花瓣而浅红色花蕊的叫“木香菊”,黄色而花朵呈圆形的叫“金铃菊”,纯白色而花朵很大的叫“喜容菊”,这些菊花到处都是。各家酒店都用菊花扎缚成门洞。在重阳节这天,城里的人大都到郊外登高,如在仓王庙、四里桥、愁台、梁王城、砚台、毛驼冈、独乐冈等处设宴聚会。重阳节的前一两天,人们各自用面粉蒸糕互相赠送,糕上插着纸剪的彩色小旗,掺合一些果仁,如石榴子、栗子黄、银杏、松子肉等。又用粉面制作成狮子蛮王的形状,放在糕上,这叫做“狮蛮”。京城里各寺院都举行各自的斋会,仅开宝寺、仁王寺举行狮子会。僧人们都坐在石狮子上,作法事并讲经说法,这两个寺庙里的游人也最多。
重阳节在宋代俨然成为了大型菊花展览会,赏菊赋诗,情意盎然。
在潮汕,你也能找到设宴聚会、制作糕点、祈求平安这些古习俗的影子。
你可曾听过“结缘”、“九皇诞”、“食咸粥”、“圆梦”?
客官勿急,且听潮学君慢慢道来。
结油麻丸缘重阳节处在农闲季节,辛劳的农民利用此时间走访亲朋。主要在在潮安一带,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相互赠送油麻丸,促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在潮汕话中“缘”和“丸”同音。来而不往非礼也,重阳串门,油麻丸。赠送油麻丸寓意深远,有机会到这里,记得在重阳节当天去赠送油麻丸,充分表达自己友好的情感。
九皇诞九皇诞流传广泛的有“膜拜九位人皇说”和“祭吊崇祯说”两种观点。
“膜拜九位人皇说”认为在九月初九这一天,有九个兄弟诞生了,他们都有着九个头,是分管着九州大地的人皇。人们在这一天膜拜九皇,摆放油麻丸、红柿等瓜果,拜毕把祭品赠送亲朋好友。其中旧潮剧班在这一天庆祝九皇诞,礼节非常隆重。还要在当天吃斋,直到完成了祭祀仪式,送了九皇灯才能开荤哦!
“祭吊崇祯说”则得从清朝说起,清朝不许汉人在三月十九崇祯皇帝上吊的那天举行祭吊活动,传说揭阳一带便假借太阳神诞来祭吊崇祯皇帝,这可能是当时抗清复明的一项活动。
食咸粥咸粥经过精心熬制而成,但是潮汕咸粥与广府的稀饭不同,咸粥并未稀烂,米粒仍然可见且兼具一定的嚼劲,米汤也保有较高的浓稠度,是必尝不可的佳肴啊!
民间流传,重阳节登高和喝菊花酒辟邪相似,食用咸粥也有着相似的意味。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生活,刚好咸粥不仅美味,还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不可多得的佳肴,长期食用更是有利于身心健康,来到潮汕可千万不要错过了咸粥这一美食。圆梦澄海一带传说仙翁住在莲花山上,人称仙公,仙公会在九月初九当天给人托梦,在梦中指引方向,过去的人们常常登莲花山,在山上留宿,等待仙公在梦中指点一番呢。这天登高可以选择到莲花峰拜仙公,说不定就会梦到仙公托梦,没准你就能考试不挂科,出门行好运呢!
孝亲敬老是中国传统的优良美德,而重阳节又称敬老节,九月初九中“九”与“久”同音,寓意长长久久,长命百岁,有着长久长寿的意味,各地也会举办敬老活动。
10月24号下午,陈伟南文化馆举办“致敬五老”朗读活动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很多活动都在慢慢地复苏。仪式感的慢慢增强,让人们在参与传统活动的过程中找回迷失在信息化时代的情怀。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我们也需要牢记初心,那些曾经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为我们的生活铺路的人们也逐渐老去,我们必须尊重他们,关心他们。正值重阳之际,秋意深重,秋风凛冽,天气也逐渐变冷,但只要我们心怀阳光,也能驱散萧瑟,来温暖每一个关爱我们的人。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参考文献[1]刘志文,严三九主编;伍岳峰等撰稿,广东民俗,甘肃人民出版社,.01[2]黄挺著,潮汕文化源流,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0[3]李廷芝,中国烹饪辞典新版,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03.[4]郭佳.九月九重阳节探源.文化遗产,[5]宗懔.荆楚岁时记杜公瞻,注,姜彦稚,辑校.北京:中华书局,潮州菜成为最好的中华料理,要从“一碗糜”说起
这酒还干不干了?
潮汕人过中秋的仪式感,是我一定要回家“拜月娘”!
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