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佛手 > 千佛手生长 > 正文 > 正文

今日寒露,小心邪寒入体一个方法,祛除体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11 22:51:52
治疗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http://www.wxlianghong.com/

?符咒、法事咨询请加道长私人

点上方播放键观看寒露视频

寒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阳历的10月8日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度时,即为寒露节气,表示秋季时节的正式开始,今年的寒露节气是10月8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此时气温低,露水多,露水快要凝结成霜,且带寒意,故名寒露。

史书记载“斗指寒甲为寒露,斯时露寒而冷,将欲凝结,故名寒露”,“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几欲凝结成霜。正如俗语所说的那样,“寒露寒露,遍地冷露”。早上出门透过呼出的热气仿佛能看到冬天的脚步慢慢接近。

寒露过后,露水增多,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北方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西北高原除了少数河谷低地以外,平均气温普遍低于10℃,已是冬季。千里霜铺,万里雪飘。

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九月节露气寒冷寒露传统二十四节气

寒露节气

公历:年10月8日

阴历:农历庚子年(八月廿二)

进入寒露节气

干支纪年:庚子年丙戌月甲申日

寒露三候ColdDew

寒露三候,一候鸿雁来宾,二候爵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1一候鸿雁来宾

剥卦,初六。

《周易·剥卦》爻辞:“剥床以足。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初爻动,坤变为震。震为鸿鴈。坤为来为宾(《易林通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鸿鴈不来,小民不服,鴈以仲秋先至者为主,季秋后至者为宾;《通书》作来滨,滨,水际也,亦通。”

“鴈”同“雁”。此节气中,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季秋后至者为宾”,九月来的雁和八月来的雁,有主宾之分。

2二候爵入大水为蛤

剥卦,六二。

《周易·剥卦》爻辞:“剥床以辨,蔑贞,凶。”《象》曰:“剥床以辨,未有与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二爻动,卦变为蒙。互震覆艮,艮为鸟,故曰雀。震为入。坎为水。坎伏离为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爵不入大水,失时之极。大水,海也。《国语》云:雀入大海为蛤。盖寒风严肃,多入于海,变之为蛤,此飞物化为潜物也。蛤,蚌属,此小者也。多生于海中。”

爵,古音义同“雀”,但并非物相之雀。智识文化和意识文化认为“爵”字与麻雀的“雀”相同,实际上“爵”是质象的,不能够直接把它硬性物相化而指定为雀。古人在慧识下观察到,秋季的质元能量成象,大量地移向海水中的时候,就会促成海蛤的生成,因此用“爵”才能表达它的本义。“爵入大水”,简而言之,就是地面的质象能量之炁,因为温差而被较大的水面(海)所吸收。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便误以为是雀鸟变成的,这只是意识文化时期的误解。

3三候菊有黄华

剥卦,六三。

《周易·剥卦》爻辞:“剥之,无咎。”《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象说卦气七十二候图》:“坤为黄。三爻动,卦变艮。互震为华。震伏巽,巽为草木,故曰菊。艮为成,故曰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菊无黄华,土不稼穑。……菊有黄华,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菊的华彩是表现在下半月之中,处于阴月区间,而非处阳,“故言有桃桐之华,皆不言色,而独菊言者,其色正应季秋土旺之时也”。

寒露习俗,传统风雅1登高

寒露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是秋意渐浓,蝉噤荷残。这个节气往往与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相遇。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有这个重要习俗——邀约亲朋,登高望远。

2赏菊

寒露到来的农历九月又称菊月,是菊的月份。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处处可见它的踪迹。古书记载:“九月九日,采菊花与伏苓、松脂,久服之,令人不老。”登高山、赏菊花,成了这个节令的雅事。

3秋钓边

在我国南方,寒露时节告别炎热,阳光和煦,正是出游、赏花、吃螃蟹、钓鱼的好时节。由于气温下降迅速,深水处太阳已晒不透,鱼儿游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所以有“秋钓边”之说。

4斗蛐蛐儿

秋风起,斗蛐蛐儿。白露、秋分和寒露,是北京、杭州等地市民斗蛐蛐儿的高潮期。蛐蛐儿也叫促织,一般听见蛐蛐儿叫就意味着入秋了,天气渐凉,提醒人们该准备过冬的衣服了,故有“促织鸣,懒妇惊”之说。

5吃花糕

九九登高,还要吃花糕,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细花糕”和“金钱花糕”等。

寒露节气开运指南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七个节气,自这一天起,进入秋天的第三个月——丙戌月,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月,戌土当令。戌土是火土之库,也叫燥土、干土,是即将秋冬换季的时间,其气候特点是天气渐渐转凉,气温越来越低,呈现昼夜温差很大,冷空气逐渐频繁,自然气场主要是土燥和阴邪之气较重。

那么寒露节气前后,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乙谷道长和朋友们简单的说说。

01、寒露之后秋收接近尾声,冬播渐渐开始,频繁的冷空气引起温差波动频繁,对于身体健康会引起一些影响,比如感冒、肠胃疾病、肺部疾病,另外在忽冷忽热的气温作用下,心脑血管疾病也成为高发期,请朋友们注意饮食穿衣和作息时间的安排,尽量减少温度变化对我们身体健康的影响。

02、进入戌土当令的九月,土燥气邪,人们的心情随着季节的转变会有很大变化,进入秋末,很多人会有阴冷失落的感觉,特别是生肖狗和生肖龙,在这个时间会因为运气的问题,表现的比较明显,希望朋友们尽可能的稳定自己的情绪,平安过度这个期间。

03、古语有春播、夏长、秋收、冬藏之说,进入秋末颗粒归仓后,很多行业会进入一个沉静期间,比如农业、建筑业等等,对于很多耐不住寂寞的人来说,会蠢蠢欲动启动新的项目,秋末之际不是投资、启动新的项目的最好时间,请朋友们务必慎重对待。

04、进入戌月风水布局上要注意,西北和东南两个方位,因为九月戌方位在西北,对冲的方位是东南。你的客厅和卧室的这两个方位易静不宜动,尽量注意不要妄动这两个方位,如果这两个方位有比较大的动量磁场,要尽量的化解和回避,防止这个方位的煞气给我们构成危害。

乙谷道长提示:每逢秋冬交接时间,不管是气候、人的心理生理方方面面的客观变化都比较大,是不稳定的一个月份,希望朋友们尽量把握人和自然规律的协调变化,相信每个朋友都能风生水起交好运的。

收敛神气,寒露的正善治养生

人体内五臟中藏有五种阴志,怒(肝)、悲(肺)、喜(心)、恐(肾)、思(脾)。它们常与脾的阴意识和心的阴我心协同而动,破坏内在的无为而治,虚耗精气神。因此,意识的正善治理极为关键,意识“正善治”就是精神调节,是对六欲七情的调控,维护少私而寡欲的生理状态,同步适应秋季气运的收敛之性。肺魄主悲,没有家贼难招外鬼。

寒露天气渐冷,秋气日趋肃杀,日照减少,风起叶落,百叶凋零,容易触景生情,引起凄凉之感,出现情绪不稳和伤感的忧郁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积郁之情,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与意识观念,是养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与秋分节气一样,应注重肺魄神志的安宁与稳定,注意剔除阴金能量的影响,消除阴金肃杀悲凉之气对人体情志和身心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外修内炼同步提纯和升华身国内阳金的能量,与金秋季节中的阳性能量相感通、相呼应。

意识精神能量的养生,重在确立善正的信念,树立道德信仰,在品格、品质、品行三品的内在建设上主动持恒地下功夫,通过“为学者日益”提升综合素质,通过“闻道者日损”主动进行修身明德的实践,从而实现意识善正,六欲淡化七情淡定,而意志坚强,不为外相所动。

1身识养生

寒露以后,凉燥与寒叠加成为多事之秋的主因。寒露过后,昼夜温差继续增大,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做好迎冬防寒准备。这个时节,感冒病毒致病力增强,是重感冒的高发期。此时一些疾病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病、肺炎也不可忽视。

据统计,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老慢支病人感冒后90%以上会导致急性发作,因此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还要科学调理饮食,注意药物防治,改善居室环境,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九月修养法》:“季秋之月,草木零落,众物伏蛰,气清,风暴为朗,无犯朗风,节约生冷,以防疠病。二十八日,阳气未伏,阴气既衰,宜进补养之药以生气。剥卦,剥,落也。阴道将旺,阳道衰弱,当固精敛神。生气在申,坐卧宜向西南。

孙真人曰:是月阳气已衰,阴气太盛,暴风时起,切忌贼邪之风以伤空隙。勿冒风邪,无恣醉饱。宜减苦增甘,补肝益肾,助脾胃,养元和。”

起居时间也应作相应的调整,《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并加强适当的形体运动。心脑血管病多发与睡眠时间增多相关,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于形成血栓。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顺应节气,守四时之度而调养。

2《灵剑子》导引法

《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秋卷》:“补脾臟一势季秋用之。九月十二日已后用,补脾。以两手相叉于头上,与手争力。左右同,治脾臟四肢,去胁下积滞风气膈气,使人能食,闭气为之。”

3推长寿筋

筋骨的外侧,从足三里到丰隆,再到踝关节前上方这个区域,如果能够自己经常推一推,或者大家相互帮助推一推,拍打一下,对身体会有帮助。

4养五臟五行气法

《服气精义论》:“养五臟五行气法:……季夏以六庚之日时加申,食气百二十,以助肺,令肺胜肝,则肝不伤于脾也。

秋以六壬之日时加亥,食气百二十,以助肾,令肾胜心,则心不伤于肺也。”

5陈希夷二十四气导引坐功图势,寒露

运:主阳明五气

时:配足太阳膀胱寒水。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举两臂,踊身上托,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寒露九月节坐功图

即:每天一~五时之间,盘坐,两手心向上,十指尖相对,缓缓上提至乳胸前,两手前臂内旋,双手慢慢向上托起,手心朝上,指尖分别朝左右侧方向,两臂伸直,且成开放型。身体上耸,头转向左,手心翻向下,两臂由体侧缓缓放下。如此反复做十五次。然后,叩齿、咽津,方法同前。

主治:诸风寒湿邪,挟胁腋经络动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折,痔,疟,狂,颠痛,头两边痛,头囟顶痛,目黄泪出,鼻衄、霍乱诸痛。

深露重,秋风起,小心邪寒入体

“金秋之时,燥气当令。”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秋燥症状。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这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这个节气的养生除滋阴润燥外,还必须防止寒邪伤人。

秋季神经兴奋,食欲骤增,要防止饮食过量,注意荤素搭配,适当进食一些高蛋白食物补充能量。而且寒露节气,天气干燥易出现口渴、咽干、唇燥、皮肤干涩等“秋燥病”,寒露节气不妨多吃些山药、萝卜等“根菜”,水果可选择橘子、梨、葡萄等,能有效缓解秋燥所带来的不适。

“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低为阴”,高山上是极阳重合的地方,所以秋天登高可以聚敛阳气。古语云:“秋风秋雨愁煞人”,我们要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为生活的不快或追求的贪婪而左右,切忌思想情绪的大起大落。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随着秋天的到来,患肩周炎的病人会增多。中医看来,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遇到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不通则痛的病症。秋季阳气收敛,气候寒凉,肩周炎最容易复发。治疗肩周炎最重要的是补气血,再配合祛寒湿,就能很快治愈。艾灸穴位上可以选取肩井穴、天宗穴,合谷穴。

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这是热与冷交替的季节。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我们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确保体内的阴阳平衡。

1脚部保暖,防止寒凉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出现“寒”字的节气,标志着气候将向寒冷过渡。俗话说:“吃了寒露饭,单衣汉少见”。寒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早晚应添加衣物,特别要注意脚部保暖。民间有“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说寒露以后就不要再赤足穿凉鞋了,应注意脚部保暖。

道医理论认为:“百病从寒起,寒从脚下生”。因为足部是足三阴与足三阳经所过之处,如果脚部受寒,寒邪就会侵入人体,影响脾、肝、肾、胃、胆、膀胱等脏腑功能。足部保暖除了要注意穿保暖性能好的鞋袜外,还应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既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2养阴润肺,预防秋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会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从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方面入手。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此外,对付秋燥的一个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还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3调理脾胃,进补有度

民间一直非常重视秋冬进补,有“秋冬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但寒露时节人的脾胃尚未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因此不能急于进食肥甘厚味,当先调理一下脾胃,为脾胃更好地受纳补品做好准备。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甘先入脾”。在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古人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寒露时宜常食甘淡补脾食物,如山药、大枣、粳米、糯米、鲈鱼、鸭肉、莲子等。且中医认为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对于平素脾虚者(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等),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对于胃火旺盛者(常常表现为胃中有灼热感、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应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对于消化能力相对较弱的老年人和儿童,不妨适度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保和丸、香砂养胃丸等。

4早睡早起,起居有常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因此,顺应节气,分时调养,十分有必要。

5适当运动,调养情志

寒露时可选择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等运动,但每天运动时间不宜太早。一是因为天刚亮时城市空气不佳;二是因为晨起气温偏低,身体偏弱者容易感受寒邪。故人们宜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运动,运动时避免出汗太多,否则会伤阴损阳。如果遇到起风变天、阴雨天气,可在室内运动,不可盲目冒寒涉水运动,以免感受寒湿而感冒。

同时,精神调养非常重要。秋天由于气候渐冷,落叶满街,人们心中多少会引起凄凉之感,影响心情。这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使之安宁”,“志闲而少欲”,也像万物一样把欲望尽量收起来,对人对已不要过于苛刻,心情会平静,恬静自然,应寒露之节气,达到养生目的。调养情志与运动也可结合起来,比如登高望远,可以很好的开阔胸襟,解开郁结。

6按摩穴位,经络养生

寒露以后,气温逐渐下降,第一点要做到的就是防寒。深秋是感冒的多发期,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出门之前把颈后的大椎穴(颈椎上最隆起的位置),用手掌搓热。大椎属于督脉,督脉总领一身阳气,搓热大椎可以提升阳气,使阳气固卫体表,收缩毛孔,防止感冒。

寒露以后进入阴历八月,气血流注心包经,在这个月份上抓紧锻炼,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像冬天怕冷,手脚冰凉的状况会得到改善。心包经起自中指的指尖,每天中午用双手拇指扣住中指用力弹出去,反复一百遍,可以疏通心包经,增强心阳的功能。心包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膜,可以说是心脏的保护墙,所以心包的功能决定着心脏的健康。每天弹一百次中指,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心血功能的经络方法。当然,在具体次数上,不局限一百次,多多益善,没事可以反复弹练。

寒露节气与人体的膀胱经相对应。膀胱经从内眼角的睛明穴一直走至足小趾的至阴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是人体当中穴位最多的一条经络。寒露时可常按摩膀胱经上的委中穴,具体按摩方法是: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涂抹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效果会更好。经常按摩委中穴不仅可以治疗腰痛,而且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点击查看精选道学文章

玄门课堂,阳宅家居风水(北派八宅)网络教学班招生启告!

免费结缘《太上感应篇》抄经本!抄经功德殊胜行,十大功德!不可错失良机!

①世上最厉害的算命!整整读了五遍,太透彻了(经典)②有这7个特征,说明你已达到很高的智慧境界③年的婚姻搭配规律绝非空穴来风,信不信由你!④医院标志玄机!

⑤教你用道家的方法调动运气!

⑥常咽唾液活到九十九?揭古人长寿十大秘诀!

⑦家里出现了这些征兆,一定要去阻止!

⑧道家名著《淮南子》精华30句,一定惊动你的慧心!

⑨奇门遁甲原来这么厉害,不愧帝王之学!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透非透、知未知,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修行交流

点右下方"写评论"发表评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fushoua.com/qfssz/4421.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千佛手版权所有

`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