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千佛手 > 千佛手养殖 > 正文 > 正文

专访诺奖得主斯万特帕博透过基因揭示人类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3/3/27 13:54:03
白癜风怎么样治疗 http://m.39.net/pf/a_10467294.html

导读

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奖励瑞典科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斯万特·帕博(SvantePbo),表彰他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发现。

这是一位深深纠结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著名科学家。他坦陈自己是诺奖得主的私生子,公开宣布自己是双性恋者,他致力于探索现代人类与古代人类的关系、古代不同人群的关系,他解开人类演化史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30多年来,帕博以分子生物学分析基因序列,推演人类起源、进化、迁移,年以来对尼安德特人的研究更是做出了举世无双的贡献,推动人类对自己的了解。年,《知识分子》有幸专访帕博教授,以飨读者。

撰文

陈晓雪来源

知识分子

● ● ●

正如一个小孩会问父母自己是怎么来的,作为这个星球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动物,人类一直都在追问,作为一个群体,人类是如何诞生并发展到今天的。

从古到今,关于人类的起源与演化,人们提出过种种猜想,也试图给令人信服的解释。

在科学家试图还原人类演化历史的过程中,进化遗传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Pbo)不仅绘制出人类的近亲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图谱,还为古人类的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方法和技术,比如古DNA超净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研究古人类和其他古生物,这使得古人类学研究增加了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视角,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古遗传学(paleogenetics)。

斯万特·帕博年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的母亲是从爱沙尼亚流亡到瑞典的化学家凯琳·帕博(KarinPbo),父亲为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瑞典生物化学家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Bergstrm)。因为是非婚生子女,帕博从小跟随母亲长大。

在很小的时候,帕博就表现出对考古研究的兴趣,他的房间堆满了史前瑞典人制作的陶器碎片。十三年岁那年,帕博和母亲一起到埃及度假,第一次接触到木乃伊,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

因此,年最初进入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ersity)读书时,帕博在人文学院学习科学史、埃及考古学、俄语等课程。不久,帕博就失去了兴趣,两年之后,他转向医学,之后又读了一个分子遗传学的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帕博接触到了DNA克隆的技术,产生了利用这一技术研究古人类,尤其是研究木乃伊DNA的念头。

年,帕博成功地从一个死去两千多年的木乃伊身上提取到了DNA,并分析了其中的一小段,其结果发表在东德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古代》(DasAltertum)上。然而,当时的主流科学界鲜有人阅读这个杂志,无人注意到这一研究。虽有些沮丧,帕博继续践行自己的想法,尝试在细菌中克隆从木乃伊身上提出来的DNA。

年11月,当帕博想办法测序克隆出来的木乃伊DNA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实验室报告了他们从一匹斑驴(quagga)的皮肤上提取出DNA并进行克隆,其结果发表在《自然》(Nature)上。斑驴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动物,已经在年灭绝。也就是说,在帕博尝试利用DNA克隆技术研究古代人类时,也有一群科学家做类似的事情。与年轻的博士研究生帕博不同,该研究的负责人阿兰·威尔森(AllanWilson)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演化生物学家之一,也是“走出非洲”的现代人起源理论的主要建构者。年,威尔森和其学生通过对全球现代人样品线粒体DNA的研究,提出现代人“所有的线粒体DNA都追溯到同一个女人”,而这个女人可能生活在二十万年前的非洲,“线粒体夏娃”的假说对现代人起源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受威尔森等人工作的鼓舞,帕博决定向《自然》投稿。年4月18日,帕博的论文“对古代埃及木乃伊DNA的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ofAncientEgyptianmummyDNA)登上《自然》封面,引发学界轰动,很多主流科学媒体都给予了报道。

年,帕博拿到了自己的博士学位,随后来到瑞士苏黎世大学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后在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ImperialCancerResearchFund,现为伦敦癌症研究所)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

年,帕博开始跟随威尔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博士后做研究。当时,扩增特定DNA片段的聚合酶连锁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技术刚刚兴起。在PCR技术的帮助下,帕博从威尔森实验室剩余的斑驴样品中提取出DNA并进行分析,测序的结果显示与年发表的结果相似。这意味着,古DNA的测序不仅可以更高效地进行,而且实验的结果能够被重复验证。

在研究从佛罗里达州发掘出来的一个年前的美洲土著的大脑时,帕博提取了一些DNA,并修复了一段看似不同寻常的线粒体DNA序列的片段,却发现它们此前在美洲土著人身上没有出现过,而只在亚洲人身上存在。经过两次独立的实验,结果依然如此。帕博很快意识到,这可能是现今的人的DNA污染造成的。结果确实如此。现代DNA污染是古人类以及其他古生物研究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古人类研究中,即便是现代人皮肤上的一丁点颗粒都有可能毁掉最后的结果。

年1月,帕博来到德国慕尼黑大学,成为动物学研究所的正教授,开始了自己的独立研究生涯。年他受邀担任马普协会在莱比锡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

在德国,帕博的实验室专注于开发研究古DNA的技术。为解决DNA污染的问题,帕博和同事还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cleanroom),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如今,超净室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古DNA研究实验室的标准配置。

尼安德特人是年在德国尼安德河谷(NeanderValley)发现的一种古人类。年,帕博和同事报告了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这是科学家第一次从已经灭绝的人类身上提取到DNA并成功进行了测序。此后,帕博一直致力于对尼安德特人的研究。年,他与同事重构出在克罗地亚一处洞穴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化石的基因组草图,并发现尼安德特人与分布在欧亚的人群的祖先可能有通婚。年,帕博带领同事完成了对丹尼索瓦洞的尼安德特人的全基因组的测序,其精度可以与现今人类基因组序列相媲美。同年,帕博讲述自己和同事如何完成第一个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测序的著作《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Man)出版。可以说,帕博是这个世界上最懂尼安德特人的现代人。

年9月初,斯万特·帕博博士来到北京参加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举行的“人类演化与适应生存方式”学术交叉研讨会。9月5日,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主任付巧妹的陪同下,我们就帕博现在的研究、与中国的合作以及他的个人自传《尼安德特人》等话题聊了聊。

以下为对话部分内容:

已完成对克罗地亚尼人高质量基因组的测序

知识分子:能介绍一下你实验室正在做的工作吗?

帕博:我们正在做的与之前的项目属于一个系列的工作。我们早先对位于西伯利亚丹尼索瓦洞(DenisovaCave)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进行了高质量的测序,它的质量甚至可以和现代人基因组的数据媲美。现在,我们测序了温迪加洞穴(VindijaCave)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也做到了同样高的质量。温迪加洞穴位于欧洲南部的克罗地亚,所以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得到欧洲本地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因此,我们可以开始回答以下问题:这两个尼安德特人,谁与对生活在今天的现代人群基因有贡献的尼安德特人更为接近?很明显,克罗地亚的尼安德特人更为接近。

我们正在分析这个基因组(注:克罗地亚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的信息,并在上上周把数据上传到了网上(注:网址为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qianfushoua.com/qfsyz/10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千佛手版权所有

    `

    现在时间: